每個季節都有它獨特的色調和鮮明的味道
而那當季而生的作物就是人們五彩繽紛的生活

每年9月起,是新會茶枝柑豐收的季節,此時處處果皮滿地。路頭街邊,院子小巷,成千上萬的三瓣柑皮密密麻麻地一只挨著一只,懶洋洋地“曬太陽”。數百年來,正宗的新會陳皮,依然是要在“街邊曬”的才是最好。

在習習微風和漫漫日照中,
那清香的柑皮緩慢蒸發變干,
芳香越發濃厚,
仿佛儲藏了太陽的光芒。
根據最傳統的陳皮制作方式,陳皮通常在生曬好后,還要被吊在村屋的窗框、廚房的鍋蓋上方等地方“陳化”。最好的陳皮就是要“吊起來”陳化,才更有味道。

濃濃的果香,陳年的陳皮是廣東人驕傲的食材,能提升菜品的鮮味。說這種其貌不揚的干果果皮在中式料理中有“摧枯拉朽”的作用,并不為過。因為無論是蒸、炒、煮、燉,一丁點陳皮往往就是“畫龍點睛”的一筆。新會陳皮梅、陳皮鴨、陳皮酒等,早在宋代就開始以“廣貨”之名遠銷海內外。

人們曾經的生活與記憶,再加上時間和大地的悠遠豐饒,在這個美妙的過程中一并醞釀、沉淀。對于當地人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種食物,還代表著豐衣足食的生活態度。
新會陳皮不僅是傳統的香料和調味佳品
更是具有很高的yao用價值
廣東有幾句流行的諺語:
廣東三件寶,陳皮、老姜、禾稈草
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
千年人參,百年陳皮

陳皮是不可多得的yao食茶同源、食養俱佳的中yao材,被稱為天下第一和yao。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
(陳皮)苦能泄能燥,
辛能散,溫能和,
其治百病,
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
同補yao則補,同瀉yao則瀉,
同升yao則升,同降yao則降。
南宋梁代的陶弘景在《名yi別錄》中也首次提出“陳久者良”。言下之意,陳皮越陳,功效越好,陳放年份不同,療效也有不同。新會陳皮的芳香油中含有24種物質,時間越久,隨著芳香油中物質的不斷變化,它的yao用價值也逐漸體現出來。

陳皮在陳化的過程,
是一個時光沉淀的過程,
是中yiyao文化傳承的過程。
相傳新會專門種柑取皮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但現在已經很少有比較好的、保存下來超過20年的陳皮。一般私人收藏陳皮只注重貯藏條件,選擇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儲存,自然存放陳化。目前能見到這種存放時間最長的陳皮,也就是六七十年就粉化了。
而有實物,又有確切實證,證明存放最久的陳皮卻達170多年。這得益于其獨創的秘制工藝。

170年歷史的陳皮
有新會陳皮老字號自明朝萬歷年間 ,便開始運用新會陳皮入yao,歲歲收儲陳皮,并用“煮蜜糖”的炮制,使得陳皮體輕、氣味清香,放置百年也不會有蟲霉變。 憑借精選苛刻、百里挑一的態度和獨特的制作儲藏工藝,我們方能有幸看到這長達170年的陳皮。


一切都樸實無華,
但是自有一股醇香魅力,
來自四百年的時光隧道。
不知是因為明亮紅艷的湯色養眼,還是帶著些許花果的香氣滿足了人們的嗅覺,或者是陳皮醇厚的養生保健功效正合當下的潮流,融合了“千年人參,百年陳皮”之美譽的新會陳皮和保健價值很高的正宗云南普洱而成的柑普茶近年來倍受歡迎。
其實,我國用柑橘皮配茶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唐代陸羽《茶經》就提到有加入橘皮煮茶。相傳,清代新會進士、棠下良溪人羅天池在云南做官,受茶葉吸味的啟發,將家鄉的新會大紅柑挖了肉后,填入當地的普洱茶,經長期陳放后,普洱茶葉吸收了柑皮的氣味,首創“柑普茶”。

制作陳皮普洱茶,需要功夫和耐心。一顆顆大紅柑,采摘、剝肉、裝茶、烤制,歷經幾天幾夜,才能成就它獨特的普洱茶香,這是自然的恩賜,是手工的力量,是茶人的智慧,也茶客的口福。
越陳越香,越陳越有價值,是陳皮和普洱茶最為獨特的風味與特色。它不僅僅屬于嗅覺,更多地屬于心靈。

陳皮普洱茶
更像一種有著記憶的茶品,
它浸潤這歲月的秘香。
在它的濃釅和淳厚中,
貯藏了時間的記憶。
日子怎樣過才能不辜負酸甜苦辣賜予的記憶,
或許就是需要一種味道來承載記憶,
才能不被磨滅得太厲害。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新會陳皮 » 新會陳皮老字號,如何陳化那歲月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