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柑日前進入二紅成熟期,俗稱“二紅柑”已開始大量上市。在葵鄉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見街坊們擺開一個個簸箕曬陳皮,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在忙著制作柑普茶。在新會,似乎誰家沒有點柑普茶,真不好意思自稱為茶人。
柑普茶近幾年似乎特別火爆,部分媒體甚至把其稱為中國第七大茶類,但事實上,柑普茶并不是在這兩年才出現的產物,許多年前就已存在。

來源有段古
我國用柑橘皮配茶有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唐代茶圣陸羽在其所著的《茶經》就有提到加入橘皮煮茶的方法。而柑普茶則相傳為100多年前清朝道光年間新會棠下良溪村(現屬江門)的進士羅天池所始創的。
羅天池曾在云南任職,辭官后帶了很多普洱茶回鄉。當年秋天,羅天池不慎得了感冒,妻子用當年的陳年柑皮煮水給他服用。羅天池以為妻子是煮水給他泡茶,把陳皮湯倒入茶壺才發覺,可是倒了又覺得可惜,就小啜了一口,頓時覺得陳皮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直透鼻孔,兩頰生香。喝了幾杯后,更覺得咽喉舒暢,咳痰少了。
新會柑皮和普洱茶都是放置的時間越久越好,羅天池就想,如果將這兩樣東西結合起來存放,既方便沖泡飲用,也容易儲存起來。于是,羅天池取了一個青黃的柑,用刀子將柑底部割一小塊,把果肉去掉,用普洱茶將空柑皮填充結實,再蓋上剛割下來的柑皮,拿出去曬干。
風曬干的柑皮呈金黃色,既干又脆,散發出淡淡的柑香。為了防潮和不壓破柑皮,他想起了在云南人們喜歡用繩索把雞蛋綁起串起來賣的風俗,就找來稻草,把柑茶一個個綁成串掛在書房。這就是柑普茶的最早雛形。后來羅天池還送一些給同鄉人,并教授同鄉人制作方法,柑普茶的制作方法逐漸廣泛流傳。

為何偏偏是新會?
如果說,柑皮搭配普洱茶是個歷史偶然,那么選擇新會柑就是個優勝劣汰的結果。
其實全國產柑地區有很多,除了新會柑比較聞名以外,廣東周邊還有肇慶皇帝柑、潮汕的潮州柑、珠海柑、茂名高州柑等等,外省的有浙江柑、湖北柑、四川柑等等,這些柑每年也或多或少會被制成陳皮、柑普茶銷往全國各地,但是就柑普茶而言,只有新會柑加云南普洱制成的才最為正宗。為什么呢?

第一,新會柑的功用價值更高。
根據黃酮量的差異可知,廣東陳皮(以廣東新會陳皮為基準)的各項含量幾乎都高于浙江和湖北。換言之,廣東新會的陳皮的活性成份含量更高,功用價值更好,泡茶的時候陳香味更醇厚。
除此之外,新會柑還富含揮發油、多糖類物質等活性成份,曬出來的陳皮為各陳皮種類中最好的。行內的人都知道一定要廣東新會柑曬出來的柑普茶才能稱之為柑普茶,不然基本功用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第二,新會柑皮和普洱茶在口感上的契合度很高。
用新會柑所制成的陳皮味苦、辛、有回甘;而云南的普洱,滋味以甜醇順滑為主,兩者結合后相協調,陳皮的苦被中和了,而茶湯又帶上了陳皮所獨有的清新而馥郁的柑香,使茶更加香醇可口。
大家都聽說過“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是枳”,只有用土生土長的新會柑制作出來的柑普茶口感契合度最好,其它地區的則沒有這種效果。
名茶之路途長路遠
新會柑普茶雖然還不是高級名茶,但確實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這可能與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養生有關。良好的口感和保健養生的功效吸引了眾多嘗鮮者,這也間接造成了作為原材料的新會柑近年來的熱銷。數據顯示,今年新會柑種植面積約6.5萬畝,柑皮產量預計可達7000噸,柑普茶加工量達4000噸,行業產值近30億元。

但是,火熱的背后也存在一些的問題。據了解,從2008年開始,新會柑價格快速上漲,價格曾經在六年上升了9倍,2013年甚至達到了每市斤18元。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價格也出現過大幅回落的情況。
價格的大起大落反映的是背后商家急功近利的投資心理,靠數量和規模堆積起來的市場終究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從來源來看,柑普茶尚算有點歷史,但是從發展來看,柑普茶僅僅是最近才興起的“茶中新貴”。柑普茶要成長為飽含歷史底蘊的高級名茶,路還很長!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新會陳皮 » 柑普茶為什么偏偏新會產的才最正宗?原來有段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