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柑種植始于元代,但在宋朝就有它的身影響
陳皮并非新會獨有,但最好的陳皮卻產于新會。據新會農業局負責人介紹,新會陳皮的品種為茶枝柑(別名大紅柑)皮。新會擁有柑、桔、橙、檸檬(當地稱紅檸檬)等多個原產地柑桔品種,是我國柑桔品種重要起源地之一,茶枝柑原產、主產均在新會。
據史料記載,新會陳皮是廣東馳名土特產和廣東“三寶”之首,清廷貢品和十大道地廣yao材之一。據專家考證,中華民族應用陳皮已有悠久的歷史,而陳皮又以“廣陳皮”為上品,以別于其他省所產,而“廣陳皮”又以“新會陳皮”為上品,其生產歷史有700多年,應用歷史也有600多年。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新會外海(今江海區外海鎮)陳惠甫撥田囑書中寫有“甘子田租十石”,說明當時新會存在專門生產柑子的柑園,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新會陳皮在yiyao界享有較高地位,占據一席之地。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柑皮紋粗,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廣中(新會)采者為勝”。

清代大yi師葉天仕所開著名的“二陳湯”特別注明要用“新會陳”。著名的“陳皮半夏湯”就是靠陳皮治病的,清代同治皇帝因服陳李濟“追風蘇合丸”,yao到病除,稱其神效,其中就有新會陳皮成分,遂成了廣東歷年向朝廷敬獻的貢品。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中yao企業,比同仁堂還要早69年的陳李濟,每年新會柑收獲時節,“陳李濟”必派人前去采購,回來后按收購年限分類放置在木樓上進行加工,陳皮貯存越久越珍貴。“百年陳皮”已成陳李濟現存的鎮廠之寶和“陳李濟”的王牌產品。
歷史發展至今,新會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存皮的習慣,每逢柑桔收獲季節,都會“買柑曬皮”。幾個世紀以來,新會陳皮深深影響的,不僅僅是新會人,更是廣東人、海外華僑。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柑普茶 » 新會陳皮的種植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