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小青柑是從八月初開始做的,果子一天比一天大,所以做小青柑是人和時間賽跑的,拖一段時間就成二紅柑(果皮有紅有綠)了。

今天是8月28日,鮮果大概是我手里這般大(我的手比較小,還漏財)
對外加工的柑果 原料是按鮮果重量來算。最近的情況,約6kg鮮果可以做成1kg的柑普殼。
采來的青柑先過洗果機,洗干凈。人工費貴,能用機器的地方大家都愿意試試機器。


洗干凈后挖果肉,挖果是一道很廢人工的工序,廠長介紹,一個阿姨一天挖40斤,機器一小時可以挖100斤,我對比了下挖果凈度,其實很接近,呵呵。只不過挖果機發明不久,還不是很成熟,偶爾會出小毛病,時不時需要師傅來調試。好在機挖果的廢果率并不高。

小青柑自動挖果機/小青柑自動開果機
挖果機操作簡單、安全。

青柑里挖出的果肉一般都遺棄掉,紅柑里挖出的一部分被拿去做酵素...另一些也遺棄掉...誰想個辦法來利用下。 想看機器挖果視頻的朋友可以加V號 cpzj500。

挖完果的青柑。挖果這件事上,青柑不比紅柑。紅柑的果肉已經松開,可以整個取出,青柑還在生長初期,果肉與果皮緊緊相連,挖果非常費勁。如果挖不干凈,成品柑普就會帶有柑的苦味,回憶一下吃柑的時候吃到過的苦味。

接下來是殺青,青柑用蒸氣蒸熱,失去大部分活性,看起來變蔫了。也有少數人選擇不殺青,但是味道太青烈,不如殺過青的,但不殺青更利于后期存放陳化,這種茶就得存起來慢慢喝,年份越久越好。
殺青后的柑就可以填裝茶葉了。填裝機器也發明出來了,但是尚不成熟,效率沒有明顯提升,且填裝不夠緊實,成品中的茶葉容易脫落。現在大多數還是人工填裝,大多是來自當地的阿姨。目前填裝量最大的茶是普洱熟茶,也有紅茶、白茶等。
自家父母在裝茶,少量,存起來沒三五年都不會喝的,直接上手裝,很扎手的,所以批量一定要帶手套裝的。
下圖的普洱熟茶就是用來填裝柑普的,據了解,用料比以前好了很多。我看著嫩度確實不錯,但是茶料普遍都比較新。

填裝以后就可以放入烘房。這一步就是“干燥”,有生曬、有半生曬、電熱烘等做法...各有各的風味。


不同的工藝做出來的柑普,無論從外觀還是滋味香氣都會有明顯差別,大家還在不斷的做實驗,去找到的“甜、滑、香、酸、形”中的新平衡。

下面是一個8月底偏大的鮮果重量,做成柑普以后,體積會收縮成下下圖那么大。

干的果皮重量所剩不多,這還是裝滿茶葉的。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柑普茶 » 常規的柑普茶制作(小青柑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