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千瘡百孔”的陳皮3000元一兩,新會陳皮銷售行的這位老板告訴記者他們還有鎮店之寶,是非賣品。 信息時報圖 專題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郭柯堂
俗話說:“廣東有三寶:陳皮、老姜、禾稈草。”陳皮作為三寶之首,至今仍然在廣東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其中,廣東江門市新會區的新會陳皮又是享譽國內,更一度成為“貢品”。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原來賣數十元一公斤的陳皮,突然暴漲,儲存3年的賣200~250元/公斤。采訪中,有商家就向記者推銷,買回家收藏10年8年再拿出來賣,價格可以翻好幾倍。儼然當初炒普洱!
炒完日常用品的綠豆、大蒜、白糖、姜和中yao材的金銀花、冬蟲夏草等,現在輪到炒陳皮了嗎?記者近日走訪了新會區農業局、果場等地方發現,原來新會陳皮的漲價也是情理之中的:種植面積減少、近3年正處于新會柑樹種植的更新換代期、產量大幅減少,導致陳皮價格飛漲。
市民驚呼陳皮漲勢狠過房
有經常選購陳皮的廣州市民向記者報料,近兩三年陳皮的價格不斷上漲,“兩三年前,3年的新會陳皮,幾十元就可以買一公斤了;現在要200多元才能買一公斤,比樓價漲得還快。”該市民告訴記者,他們一家煮菜很喜歡用陳皮的,所以經常買來吃,因為不需要用很大量,所以每次都買價格比較貴的新會陳皮,質量和yao用效果都比較好。
店家稱收藏幾年價翻幾倍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市一德路、清平市場等批發市場發現,打著新會陳皮稱號的陳皮,每公斤的價格基本上都在百元以上。“3年的200~250元/公斤,10年的800~1000元/公斤。”清平路一家yao材批發市場的店主向記者推銷,“趕緊買點回去啦,這兩年新會陳皮價格不斷上漲啊,買回去自己收藏10年8年再拿出來賣,可能賺好多倍了。”該老板告訴記者,“聽說新會柑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而且產量也越來越少,所以近年來新會陳皮的價格不斷上漲,年份越久的價格越高。”店家的口氣,儼然像是當年炒普洱。
鮮果三年漲三倍陳皮跟風
日前,記者去到新會陳皮的原產地江門市新會區,新會區農業局種植股股長潘金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新會柑長勢不錯,“有些果園第一年掛果,畝產量就已經達到1000公斤了。”潘金華說,“即使如此,新會陳皮的價格依然在上漲。”
潘金華說,新會陳皮都是用新會柑皮曬制的,近幾年新會柑的價格節節攀升,所以陳皮的價格也不斷上漲,“就拿鮮果陳皮來說,2009年的時候大約是3~3.6元/公斤,去年漲到6~8元/公斤,今年估計在10元/公斤左右。”潘金華說,100公斤的鮮果能產出5公斤的果皮,然后再曬制,經過存放之后變成陳皮,“鮮果的價格上漲,直接影響陳皮的價格。”
陳皮緣何身價大漲?
20年前8萬畝如今種1萬畝
新會陳皮的原材料是新會柑,記者采訪發現,不少市民認為新會陳皮價格飛漲的原因就是近年來新會柑的種植面積不斷減少。
新會區農業局種植股股長潘金華告訴記者,目前區內新會柑的種植面積大約有1萬畝,“與20年前相比,新會柑的種植面積的確是減少了,而且減少得非常多。”潘金華說,在1989年的時候,新會一共有13萬畝土地種了柑,其中有7~8萬畝是新會柑,這是有記錄以來歷史上種植新會柑最大面積了。
新會柑和新會陳皮的市場一直是供不應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供不應求必然就導致價格上漲。”新會區瑞豐柑桔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林鈺杭說,“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吧,這樣就差不多了。”
雖然種植面積僅有萬畝,不過潘金華就認為,新會陳皮價格飛漲的原因,與新會柑種植面積僅有萬畝的關系并不大,“從1999年開始,我們開始重新種植無病苗的新會柑,面積大約是1萬畝左右。”潘金華說,“一直到現在,我們的種植面積都保持在一萬畝左右,但是新會陳皮的價格依然逐年上漲,所以我認為與種植面積減少的關系不大。”
柑樹正處于更新換代期
潘金華告訴記者,進入2009年,新會柑的種植開始進入一個更新換代的過渡期,2010年是新會柑產量的低潮期,因為2009、2010年期間換了一批新樹苗,這批新種的樹苗要今年才開始結果,從明年開始就會進入豐收期。“去年種的新會柑樹苗,采用了新的種植技術,第二年就開始結果收成了。”潘金華說。
去年新會柑產量大減,除了因為要更換樹苗之外,林鈺杭還告訴記者,種植柑桔土地租賃到期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之前果農租地種柑桔,合同都是租10年一期的,如果從2000年開始算的話,合同就是到2010年結束,所以有部分果農到了2009年的時候就不像再往年一樣精心打理柑桔樹了,直接影響柑桔的收成。”林鈺行說。
人工和土地費用均提高
“陳皮生產成本的提高,也是近年來陳皮價格逐漸上漲的一個原因。”林鈺杭告訴記者,“農yao漲價了,肥料漲價了,工人的工資也提高了不少。”
據林鈺杭介紹,現在請人剝新柑皮曬柑的價錢,已經從原來的二三十元一天,上漲到50元/天了,“另外,請來剝柑皮的工人,都是附近農村的留守婦女或者老人,由于年紀和體力等原因,工作效率比較低,工時也被迫延長,間接導致生產成本提高了。”
“隨著附近城市的發展,村里出外打工的青壯年越來越多,只剩下老弱婦孺在家里。”林鈺杭說,“舉個例子,剝100斤柑皮,如果是青年做的話,可能1個小時就搞好了;但是如果是老弱婦孺的話,可能至少要2個小時,生產成本就必然提高了,最終還是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另外,土地租金價格上漲,“之前每個月300~500元就能租一畝地了,但是從2005年開始,基本上都已經漲到1000元/畝以上了。”林鈺杭告訴記者,“特別是新會凌云塔附近的土地,租金達到1500元/畝了。”林鈺杭說,新會凌云塔附近的土地,種出來的新會柑是最正宗的,“具體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大家都說,只有能看到凌云塔的土地,種出來的新會柑才是最正宗的,yao用效果也是最佳的,所以凌云塔附近土地的租金特別貴。”
陳皮價值越來越受重視
“新會的陳皮,本身就有很高的價值。”潘金華在談到新會陳皮近年來價格不斷上漲時,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yao則補,同瀉yao則瀉,同升yao則升,同降yao則降。’這是本草綱目里介紹陳皮的作用。”潘金華說,“這句話,我想50%以上的新會人會背,超過90%的新會人聽說過。”潘金華稱,近年來新會區政府也開始重視新會陳皮的商標保護。“2006年,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新會柑和新會陳皮雙雙被劃入‘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新會陳皮的價值也被廣泛宣傳,例如我們現在已經開始在各種陳皮商品的盒子上印上新會陳皮的功效等等,以達到宣傳的效果。”
專家教你選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厚度不超0.1厘米
如何挑選好陳皮?新會區瑞豐柑桔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林鈺杭有招。新會陳皮呈整齊3瓣,基部相連,裂片向外反卷,露出淡黃色內表面,有許多均勻細小的圓形油點,“果皮厚度不超過0.1厘米,而且外表面色褐黃、色澤棕紅、皺縮,有許多凹入的油點;氣味芳香濃郁,味微辛。”
手感硬內古紅外黑色為上品
年份越短的陳皮,手感就越柔軟,“因為年份短的陳皮仍含有大量果糖和水分,而年份長的陳皮手感就很硬,容易碎裂;年份短的陳皮內表面雪白色、黃白色,外表面鮮紅色、暗紅色;年份高的陳皮內表面古紅或棕紅色,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色。”
20年的陳皮是純香味
除了從手感和顏色上分辨陳皮好壞之外,林鈺杭告訴記者還可以從氣味上區分,“陳皮具有三種氣味,分別是香、陳、醇。”林鈺杭說,“3~8年的陳皮是帶刺鼻的香氣,而且帶有果酸味,甜中帶酸;9~20年的陳皮,清香撲鼻,沒有果酸味;而20年以上的陳皮則是純香的,甘香醇厚。”
粵菜中的陳皮
“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陳皮雖然是配角,但在粵菜中,做菜、煲湯已離不開陳皮,陳皮在粵菜體系中,作為上等佐料,大有喧賓奪主之勢。而以陳皮為“主角”的粵式名菜,比比皆是。
小知識
陳皮不同于果皮
記者采訪就發現,不少市民對陳皮和果皮的概念并沒有分清楚,“果皮曬干了就是陳皮啦,平時在市場買一兩二兩,就可以用很久了。”市民周小姐告訴記者。記者走訪了市內多個肉菜市場內的雜貨鋪看到,不少雜貨鋪都有用陳皮賣,價格也相對低廉,“自己曬的,10元/斤吧。”海珠區蟠龍市場一雜貨鋪的老板告訴記者。不過,也有商家出售價格較低的新會陳皮,“我們自己買新會柑回來吃,然后留起柑皮自己曬的,和外面幾百元一斤的陳皮是一樣的。”萬松園市場一位老板說。
熟悉陳皮行業的專家就告訴記者,要曬干儲存3年以上的果皮,才能稱之為陳皮,“平時我們在市場或者雜貨鋪買的所謂陳皮,其實很多都是商家自己曬干的果皮,很少會存放3年以上的。”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 江門新會陳皮每公斤從幾十元漲到200多元 收藏價翻倍
新會陳皮價格便宜一定不是好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