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打開一箱或一袋久放的新會陳皮時,一種馥郁芳香撲鼻而來,令人舒暢不已。新會陳皮有較高食用、yao用的價值,食用新會陳皮已成為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風俗,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散發著馥郁的地方文化芳香——生活離不開陳皮。“吃乜都畀陳皮”,這是新會本地人的一種飲食習慣。
因為新會陳皮是一種上好的香料和yao材,深受人們喜愛。食用時,先將陳皮放入清水中浸透,然后用刀刮去皮內里面的浮渣,如蒸魚蒸肉,切成陳皮絲為佐料;如燒湯,撕若干瓣陳皮同熬;如煮肉,放幾片陳皮一起煲,這樣可辟除腥膻,增加食物的香味,正宗的新會陳皮久煎而不溶爛,且非常甘香可口,吃后齒頰留香,又起到“食物療法”的作用。除作為中yao配yao外,新會陳皮茶是很好的保健飲料,能清潤理肺。有人認為,3—8年的陳皮沖茶最好,其實越陳越好。新會民間有將陳皮點燃,淬入花生油里,如是反復十多次,制成的油用來擦背部,對小孩夜間止咳特別見效。
新會本地人剝割柑皮時歷來都有講究,傳統習慣自上而下開為三瓣,三瓣呈外反卷,皮內表面向外,每瓣近寬橢圓形,三瓣相連,這與其它水果削皮形狀全然不同,這種習慣做的陳皮用于yao材,目前已成為國家部頒標準要求。本地人自制柑皮時是十分聰明,一次過買太多柑,剝皮就太辛苦,萬一遇上陰雨天,就易霉變,這樣損失就大。因此本地人柑果每每分次買來吃,柑皮也就可以分次先后曬干存貯。以往人們家中少量的陳皮,就掛在廚房灶尾頂用煙熏,或放檐前通風透氣之處,或與良姜皮一起儲藏,以防蟲蛀霉變。每家每戶都制作陳皮早已成為地方傳統,年年不斷,代代相傳,歷史久遠。人們喜歡新會柑主要是喜歡它的果皮,“新會柑皮比肉貴”,在外地人眼里,算新會一怪。
每家每戶制作
在新會每家每戶每年都會制作陳皮。新會陳皮制作簡單容易,只要將正宗新會大紅柑剝下的果皮曬干,經陳年久放后就成為地道的“新會陳皮”了,因此,每年冬季柑果收獲銷售時節,新會人是家家戶戶買來吃,然后留下果皮曬干,自制柑皮。
饋贈禮品
在新會,陳皮是饋贈親友的硬通貨。新會人以有這種土特產為自豪,家家戶戶都將柑皮、陳皮作為饋贈遠方親朋的上品。有從土特產商店買來送人,也有以自己制作收存的送人,特別選擇正宗本地柑親手做的,在向親友說明“這是我自己曬的,很正宗”時,在臉上都能看到自家而且快樂的笑容。時至今日,新會的一些老人家每年都是高高興興地買柑曬皮,經陳放后,送給港、澳與及美、加回來探親的親友,這儼然已成為老人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僑鄉新會的一大特色。
承載鄉情
陳皮承載著濃濃的鄉情,新會陳皮的生產、銷售、食用已成為地方風俗,家鄉內外的新會人,對此懷有一份特別熱愛的情感。外出的、回鄉探親的,都要捎去新會陳皮。有流行的說法,攜帶陳皮出了南嶺其味就越香。也有華僑說,陳皮帶到國外就更香。有更神奇的講法是,只要新會陳皮坐輪船走過太平洋就會變得奇香無比,其價格就一步登天。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新會鄉土志》記載:“(陳皮)嶺北人甚重之,蓋經北方霜雪地,香倍于常。”“新會陳皮越陳越香”的現象雖已為公認,但這與出外的人們懷想家鄉,帶有濃厚鄉情不無關系,鄉情也正如陳皮一樣的特點,越久越陳香。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新會陳皮 » 你不可忽略的新會陳皮文化
新會陳皮的特點是什么?怎么區分新會
采摘旺季到,“廣東三寶”之新會陳皮
盤點有關新會陳皮的故事及傳說由來
新會陳皮用法及保存注意事項
新會陳皮村在哪里?地址是哪?
秋乏來襲怎么辦?新會陳皮幫你擔
新會陳皮的炮制方法
新會陳皮老字號,如何陳化那歲月的
新會陳皮文化手機攝影大賽已經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