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到“陳皮”的歷史演變,歷經(jīng)千年!
陳皮,最早名為“橘皮”,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橘柚”項下,謂:“橘柚,味辛溫……一名橘皮”。(東漢時期,公元一世紀左右)
而后晉葛洪《肘后備急方》多個方子中有“陳橘皮”的名字。“橘皮”名稱中開始出現(xiàn)了“陳”字,(東晉時期,公元3~4世紀)
隨著陶弘景《本草經(jīng)集注》載的,“此是說其皮功爾……并以陳者為良”,著重“陳”字。(南北朝時期,公元 536 年左右 )
唐代孟詵《食療本草》,現(xiàn)存最早的食療專著,書中正式使用了“陳皮”。(713~741年)
到了南宋,嚴用和的《濟生方》一書中出現(xiàn)眾多有關(guān)“陳皮”的yao方(公元1253年)
直到元代王好古的《湯液本草》明確記載:“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陳皮”一詞被廣泛取代“橘皮”。(公元1289年)

橘的歷史則更早:
我國有著4000多年的柑橘栽培歷史,品種種類繁多!
最早文字記載可追溯到《晏子-春秋》中有一個“南橘北枳”的成語,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能結(jié)出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長成了枳。橘樹和枳樹枝葉相像,但它們的果實和滋味卻很不相同,這就是因為南北的水土不一樣產(chǎn)生的不同結(jié)果。
再往上亦可追溯到:夏朝《禹貢》島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沿于江海,達于淮泗。
“東南沿海的島民穿著葛布蓑衣,用竹筐裝著繡有貝類花紋圖案的布料,帶著特產(chǎn)橘柚,受命前來進貢,他們沿著江海進入淮河、泗水到達天子所在的都城”。其中橘柚錫貢,錫貢是指待天子有令后上貢,有別于常貢。相傳大禹所著,雖未有確切文字記載,但作為遠古神話口口相傳還是有可信度的,況且,橘的原始種群形成于距今8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地區(qū),可謂歷史悠久,后代眾多。
新會陳皮的種植歷史
新會當?shù)胤N植柑橘的歷史,明確可以追溯到距今700多年前元朝,但在北宋時期早就有它的身影!
宋朝時期新會屬于廣南,《雞肋編》此書自序作于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中記載:“廣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種柑橘以圖利。”
說明那時新會所在的廣南已盛產(chǎn)柑橘了,農(nóng)耕社會耕地少,不種莊稼稻谷?種柑橘以圖利,可見柑橘的經(jīng)濟價值定是在水稻之上的。
宋末元初詩人劉辰翁在憑吊宋元崖山之戰(zhàn)(1279年)時寫道:“天涯客鬢愁成縷,海上傳柑夢中去,今夜上元何處度,亂山茅屋,寒爐敗壁,漁火青熒處。”詩詞中提到的“海上傳柑”
崖山位于新會的崖門鎮(zhèn),崖山之戰(zhàn)又稱崖山海戰(zhàn),”海上傳柑“的柑來自哪里?自然是來自當?shù)兀駝t當時100年前的”廣陳皮“的典故就不是真實的了。
傳柑,也稱傳柑宴,是宋朝時期元宵佳節(jié)的習俗,這天皇帝登汴京宣德樓觀燈宴飲,貴戚于宴間以黃柑遺侍從之臣,皇親國戚們以黃柑相贈于各京官、近臣們,寓意吉祥、風雅,也因柑香清新馥郁,時人以“滿袖天香”盛贊。
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新會外海(今江海區(qū)外海鎮(zhèn))陳惠甫撥田囑書中寫有“撥犁頭嘴,...甘子田租十石”,這是他母親元初時的奩田(陪嫁的田產(chǎn))。“甘”同“柑”,說明當時新會早已經(jīng)存在專門種植新會柑的水田,且精確到田地名,犁頭嘴,即現(xiàn)在外海大橋附近。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首頁 > 網(wǎng)站雜項(不顯示) > 動態(tài) » 【科普】橘皮到陳皮的歷史演變,歷經(jīng)千年!
真正的老陳皮貴不貴?圖片告訴你
為什么廣東新會的陳皮最正宗?
喝陳皮的十大忠告之一
新會陳皮旱地和水田種植哪種好?有什
陳皮泡還是煮?哪個有用效果功效更好
陳皮為什么會有薄荷香氣味?香味怎么
收藏陳皮不踩坑,幾個技巧教你如何避
11元一斤的新會柑,當年陳皮多少錢?
什么叫圈枝陳皮?新會柑桔樹圈枝和駁
一年的新會陳皮能喝嗎?原因竟然是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