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新會陳皮,陳皮是什么?
陳皮的產地遍布全國各地:
以柑、橘為來源的陳皮,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江蘇、淅江、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以柑為來源的廣陳皮,分布于新會、江門、四會、新興、龍門、清遠、肇慶等廣東各縣市
其中又以廣東江門市的新會區產的茶枝柑品種種出的陳皮為最優,在茶飲、食用、yao用等方面都明顯優于其它產地的陳皮。
新會陳皮,廣東三寶之首。
“新會柑”,又稱大紅柑(學名茶枝柑),果皮經過自然曬干而成,陳化三年以上,稱之為“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特點:
呈整齊3瓣,基部相連,裂片向外反卷,露出淡黃色內表面,有圓形油點。外表面色褐黃,色澤棕紅,皺縮,有許多凹入的油點。質輕,容易折斷。氣香濃郁,味微辛,甘而不甚苦

二、陳皮的什么作用與功效?
《本草綱目》中對陳皮有詳述:“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
傳統中yiyao學認為,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燥濕化痰、鎮咳利尿等功效,特別適合于長夏濕熱邪氣困擾脾胃而引起的消化功能減弱,出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等癥狀的患者。
簡言之:陳皮有理氣、健胃、燥濕、祛痰的功效。

三、陳皮是怎么做的?陳皮的制作方法
分期采收——洗果分級——開皮——曬制——貯存陳化
(一般20斤柑可曬陳皮1斤,根據不同品種,不同成熟度,出皮率100斤鮮果,少的4.5斤,中5斤,多的5斤半)
四、不同價格、質量的陳皮,有什么區別?
1、產地不同
陳皮是地標產品,產于廣東新會。
新會柑“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會城、三江、大澤、司前、雙水、羅坑、崖門、古井、沙堆、睦洲、大鰲、銀湖灣十二個街道辦、鎮、管委會。
其中歷史上著名種植區:天馬村、梅江村、茶坑、東甲村、西甲村
天馬村:被評為廣東省最美的生態鄉村,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筆下的《鳥的天堂》即來源于此,更顯天馬生態環境的得天獨厚。天馬的柑園種植地主要圍繞小鳥天堂周邊,占盡地利優勢,氣溫,土壤適宜,產出的柑肉爽脆多汁酸脆無澀味,酸甜適度,柑韻悠長、口感順滑,柑皮香濃,沁人心脾。
茶坑村:不少人知道這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文學家梁啟超的故居所在地,但是鮮少留意此地是新會柑核心產區之一,七百多年前,茶坑人已大量種植新會柑,并經營新會陳皮,傳說中區分新會柑核心產區的地標—熊子塔,就在茶坑。
東甲村:是歷史上著名新會柑種植基地,也是傳統的圈枝柑產區,清朝時新會柑作為嶺南佳果,曾被朝廷指定為貢品。素有“東甲陳皮譽新會,百年陳皮勝黃金”之稱,但東甲村種植柑果的土地由于近10來年新會的發展建設,大多已被征收開發,產區所剩無幾,能夠產出最佳陳皮的柑樹亦少之又少,導致現在東甲柑物以稀為貴。
西甲村:毗鄰東甲村和會城主城區,西甲村歷史上也是著名新會柑橘種植基地,氣候水土與東甲柑品質一樣,質量上乘。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新會柑種植資源尤其是核心區水土資源被不斷擠壓,西甲村目前已經為城區,村里的土地已所剩無幾,目前種植新會柑的數量基本上已消失。
梅江村:是新會茶枝柑的著名產區,素有“柑之鄉”的稱譽,梅江出產的柑果光澤亮、口感清爽,當中又以塞口圍種植的茶枝柑尤為著名。柑果特點:果皮油亮且厚實,有特殊的濃郁的果木芳香。

2、外形等級不同
從外形可分為三個等級
①一等皮:皮身厚薄均勻,皮張完整,無蟲蛀、霉變、病斑、發燒等。
②二等皮:皮身厚薄較均勻,皮張基本完整,少量斷片,少量病斑、輕微蟲蛀和發燒。
③三等皮:皮身厚薄較均勻,皮張不太完整,允許有一定量的雜質、病斑,輕微蟲蛀和發燒。
3、采收季節不同

▲柑青皮(青皮)
鮮果皮未著熟色,呈純青綠色,生理未成熟時(通常指農歷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實所加工的皮。
陳皮外表色澤青褐色至青黑色,有無數微凹入的油室,不顯皺縮。內表緊密光潔,雪白,淡黃白至棕紅色。
質硬,皮薄,味辛苦,氣芳香。

▲微紅皮(黃皮)
鮮果皮開始著色,但未完全著色,呈黃綠或黃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時(通常指農歷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實所加工的皮。
陳皮外表色澤褐黃色至棕黃褐,有無數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較明顯。內表雪白,淡黃白至棕紅色,海綿浮松狀不明顯。
質較硬,皮較厚,味辛帶苦略甜。

▲大紅皮(紅皮)
鮮果皮已基本著色,呈黃紅或大紅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時(通常指農歷小雪至小寒)采收果實所加工的皮。
陳皮外表色澤棕紅色至紅黑色,有無數大而凹入的油室,皺縮十分明顯。內表雪白,淡黃白至棕紅色,海綿浮松狀明顯。
質軟、皮厚,味辛帶甜香。
五、如何鑒別正宗新會陳皮?
望:表皮有光澤,有油氣,通常有疤;
聞:香氣濃郁(沸水洗一遍控干熱嗅);
刮:刮過的地方有油光;
吃:折一點皮嚼,回甘回香;
品:煮后或沸水悶泡3分鐘,甜或不甚苦且有特殊的甘香味,十分耐泡。

六、陳皮怎么使用怎么喝?
1、泡茶/煮茶、搭配其它茶
①取適量陳皮例如搭配黑茶,放入茶具,用沸水洗茶,第一泡倒掉;
②加沸水,約10秒左右出湯。注意茶具中的茶水控干。
第一遍洗茶后,也可以用保溫杯悶泡或煮茶。
2、陳皮煮水
①溫/開水燙洗一次。②加入冷水,煮10-15分鐘。
煮陳皮可以用陶壺或者玻璃壺,陶壺煮出來的口感比較綿純,而玻璃壺則是觀賞性更好。
3、煮粥、煲湯、調味
煮粥、煲湯時,可以加陳皮調味;
另,陳皮與魚、肉同烹,可去腥膻味、解膩,像陳皮鴨、陳皮鴿、陳皮桂魚都是有名的粵菜。

七、陳皮如何保存妥當?
陳皮是儲存時間越長越好的,但想長期儲存是需要一定的技術與條件的,如果是儲存50年以上而不腐不壞的陳皮,那就真的是“皮遠比金貴”了。所以,陳皮的價格主要以時間來定,正所謂“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毙聲惼べA藏時間越長越陳香,使用價值越高。
陳皮保存重點在于防潮,特別是濕度過大時的梅雨天可以空調除濕功能或抽濕機防潮。
1. 陳皮可放玻璃瓶內,方便觀察打理。
2. 陳皮存于陶罐中繼續醇化,但要放在干燥通風之處。
3. 陳皮放在密封金屬罐,打理容易。
4. 陳皮存于紙箱內,轉化較快。
5、避日曬或高溫,避免和有雜味的物品同放。
6、請勿放入冰箱內存放。
最佳存儲濕度:≤65%;皮的含水量:≤13%;最佳存儲溫度:20℃-30℃之間。

八、從橘皮到陳皮的古現代yi書yi學典籍研究記載
翻閱歷史文獻記載,我國用柑橘外皮作中yao之用已有約2000多年的歷史。新會種柑取皮起源于宋代,距今也有700多年的歷史
1,陳皮最早以橘柚之名最早記載于東漢的《神農本草經》。
2,東漢時期的張仲景已將陳皮入yao:“陳皮半夏湯”
3,唐代陸羽《茶詩》也有提到以橘皮煮茶。
4,真正提到“陳皮”一詞的是宋代嚴用和在其撰寫的《濟生方》一書中。
5,元代王好古《湯液本草》中開始獨立作為一種yao材出現。
6,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柑皮紋粗,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廣中采者為勝”?!皬V中”即今新會
7,清代《本草備要》記載:“廣東新會陳皮為勝,陳久者良,故名陳皮”
8,清朝名師葉天仕所開的“二陳湯”特別注明要用“新會皮”
9,1963年陳皮收入《中國yao典》。
10,1986年《中yi手冊》:“橘皮以廣東新會所產為佳,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11,1996年《廣東柑桔圖譜》記述:“大紅柑原產新會,主產新會。果皮是制中yao陳皮及陳皮系列食品的正宗原料?!?/span>
12,2005年《中yi院yao大辭典》張壽頤:“新會皮,橘皮也,以陳年者辛辣之氣稍和為佳,故曰陳皮……”。
13,2006年《中yao大辭典》專條說明,陳皮以新會陳皮為上品。
14,2009年《廣東植物志》記述:“茶枝柑,別名大紅柑、新會柑,主產新會,果皮曬干即中yao陳皮的正品?!?/span>
15,《來自同仁堂的啟示》中記述了同仁堂為求一個“效”字,十分講究處方的配伍的辯證原則,yao料選用也十分講究,其中就有“……肉桂用甲級企邊的,陳皮用新會的,蜂蜜用河北興隆的……”。
16,鐘南山院士帶領團隊經歷2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新會陳皮(柑茶)能有效預防和減輕空氣污染中有害氣體引起的肺部炎癥,包括對肺泡間隔的破裂、小氣道重塑和粘液高分泌等具有一定保護作用。

九:新會陳皮的搭配伍配經典作用方濟
與白術同用,則有補脾胃的作用
與人參、甘草同用,則有補肺氣的作用
與杏仁同用,則有通降大腸氣秘的作用
與桃仁同用,則有通潤大腸血秘的作用
與半夏同用,則有燥濕的作用
與茯苓同用,則有祛濕的作用
與竹茹同用,則有降氣止嘔的作用
與干姜同用,能溫化寒痰
與黃連同用,能清除熱痰;或者直接服用胃腸飲,治療胃腸疾病療效更好

十、陳皮使用注意事項?
1、陳皮燥濕助熱,如舌赤少津內有實熱者慎用。
2、煲、煮新會陳皮時,冷水下不燥熱,熱水下帶燥熱。
3、陳皮忌與耗氣yao同用。
4、胃虛有火、嘔吐者,不宜與溫熱香燥yao同用。陰虛咳嗽生痰者,不宜與半夏、南星同用。
5、肝脾氣虛者,勿施用青皮。
6、入和中理胃yao者,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者,則去白。
7、鮮橘皮不具陳皮的功效,因為陳皮須陳久者良,陳皮的陳化原理就是揮發油減少而黃酮類化合物增加的過程,yao用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a href="http://www.clwjbcxs.com/">首頁 > 新會陳皮 » 新會陳皮全面解析,一文讓您全面了解新會陳皮
老陳皮為什么會有點軟,回軟明顯正常
好陳皮耐泡耐煮,久煮不爛不化的原因
科學的方法是怎樣鑒別新會陳皮與其
占新會陳皮半壁江山的廣西皮,你分的
喜水高溫多濕的環境,造就新會陳皮獨
藏新皮用舊皮,家中新皮用什么容器存
新會陳皮是可以解酒的,家中常備好處
新會陳皮的香堪比“香精”,不香那還
泡更醇煮更香,新會陳皮好喝的秘密就
古人也辨真假!盤點有關新會陳皮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