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新會陳皮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廣東三寶之首,但很少人知道,新會柑也是中國地理標志產品。是的,你沒看錯,國家質檢總局在2006年已批準新會柑、新會陳皮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在新會柑收獲季節,新會陳皮一片片整齊的鋪曬在空曠的大地里,沐浴陽光,美如畫。
而新會柑肉呢?
成山成堆的丟棄在馬路旁,田野邊,也形成另類的一道風景。
同是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何相差那么大?
果肉不好吃?
新會柑種植有幾百年的歷史,最早沒發現它的yao用價值的時候,它就是用來吃肉的
青柑的果肉的確不好吃,又酸又澀,但那是因為其果實還沒有成熟。一般二紅之后的果肉都不會很難吃,成熟的大紅柑,柑肉多汁,糖酸比為15:32,即甜中帶酸,口感味道都可以,大紅那就更好吃了,完全成熟的新會柑果肉非常清甜,所以大多人印象里新會柑果肉是不好吃的,因為他們沒有吃到過完全成熟的新會柑,特別是冬至后的大紅柑,那叫一個好吃。
沒有yao用價值?
事實上,新會柑全身都是寶,除了果皮用作陳皮以外,其肉、核、絡、葉等都是有名的中yao。既然不難吃,又有yao用價值,為什么到目前,大部分農戶,包括我自己,都選擇扔棄處理?

寫這個話題的時候,我思考了一番,覺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新會陳皮影響力遠超新會柑。
換句話說,就是新會陳皮比新會柑出名早。新會陳皮由于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方面效果好,因此早在宋代就已經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于是,大家都紛紛棄肉取皮,以致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新會柑都是皮貴肉賤。柑皮被制作成陳皮,柑肉隨即被舍棄。
第二,我們對新會柑肉的開發利用率小,開發速度慢。
即使是新會陳皮早已譽滿中外,也是最近幾年才逐漸被大家所熟悉接受,更別說新會柑的開發利用了。
最初,新會柑肉的方向還是以直接食用為主,但因其果肉帶酸,而且去皮后不易于保鮮和存儲,最后大家也只好作扔棄處理。
朋友說,扔了多可惜,送我吃好了。
我說,先不談衛生保鮮問題,收柑季節我一天產千斤柑肉,你來?。縼砘剡\輸成本都夠你吃幾箱其他水果了,況且這柑肉遠沒有你想象中好吃。
既然直接食用方向不可取,那用作其他產品原料,或取其精華制造新產品可行?
這種想法一直都有人提出,并且很多年前也有人落實行動了,但直到目前,收效甚微,至少我沒有看到市場上有相關熱銷產品出現。那些打著柑肉制品相關旗號的產品,我覺得多半還是以噱頭為主。
我自己多年前也用柑肉來制作過一些食品和飲品,感覺味道各方面都可以,但真正推入到市場,一來消費者不太接受,二來市場本來就缺少這方面的標準準則,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變為自娛自樂。
其實每年看見大量新會柑扔棄,每個人都渴望去把它利用好,想去顛覆,想去革命,認為這里面蘊藏大量商機,但是革命者往往不是受益者。
另外,什么是革命?
時間到了,火候到了,自然就革命了,不需要帶頭人。
覺醒的太早,容易被砍;覺醒的太晚,也基本沒你什么事;去年開始,有相關企業開始收購一些新會柑肉,往柑酵素方向發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
可能有人會問,什么是柑酵素?酵素一詞其實是來源日本。
而在我國,酵素有個更加為人所知的名稱“酶”。是的,酵素就是酶。柑酵素就是柑肉里面有價值的酶成份。
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不管最后是否成功,至少作為革命先行者都是值得我們敬佩!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 新會柑/陳皮的果肉去哪了?
為什么說最好的陳皮在新會?天時、地
九月香蕉多夾肥,十月柑果大紅皮【新
【陳皮科研】此文道破了一點新會柑
帶你了解新會柑、新會陳皮、柑普茶
扒一扒新會陳皮、新會柑的榮譽歷程
新會柑園一日游---正宗新會大紅皮
新會柑做的柑普茶才是最好的
新會柑普茶為什么近年來越來越受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