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陳皮為(蕓香科柑橘屬)茶枝柑的成熟果皮經干燥后的陳年貯存品。
茶枝柑起源于新會,并極大地保留野生柑橘的特征,據有關記載,新會茶枝柑的原生種散落在的古兜山脈,牛牯嶺山脈和圭峰山脈的河谷地帶。
近代在古兜山脈也發現百年以上的野生橘樹群落,茶枝柑正是先輩們從這些野生橘樹中由人工馴化選育而來的。
由于歷史原因,茶枝柑僅保留了大種油身柑、細種油身柑、大蒂柑、高督柑和短枝密葉柑等5個品種。
其中又以軟枝形“大種油身柑”和“細種油身柑”為最好、上品。也是目前新會種植量最多的品種。

新會柑
大種油身柑
樹冠中等大,枝條較粗、稍軟。果形中等,扁圓形,果面光滑,油包較小(相對而言)。單果重115~125克,囊瓣11~12,種子20~26粒,汁胞飽滿,汁多味甜,極少干胞,渣少,產量高。
細種油皮柑(油皮仔)
樹冠較矮小、枝條細而柔軟。果形小,果面甚光滑,油胞幼小(相對而言),單果重82~90克,囊瓣10~11,果肉柔軟多汁、渣少,無干胞。皮薄,果皮厚0.2厘米,種子20~22粒,產量中等。此品系花果香氣較足,品質好,樹勢偏弱,栽培中易早衰。
大蒂柑
大蒂柑當地叫大地柑(新會語,“蒂”與“地”同音),又叫粗粒。樹冠較高大,枝條粗硬而直立,果實大而扁平,果皮粗,油包大而明顯凸起。單果重125~140克,囊瓣11~13,種子20~28粒,汁胞較大,汁量中等,間有干胞,渣較多,果皮厚約0.3厘米,產量中等。
高篤柑
樹冠直立而較高大,枝條粗硬。果實較企身,因果蒂部大而凸起,故名“高篤”。單果重90~115克,囊瓣10~11,果實中心柱大,汁少、渣多、味淡,干胞多,種子28~32粒。品質差,產量低。
短枝密葉柑
樹性矮生,樹勢壯旺,樹冠傘形或圓頭形,頗整齊美觀。枝條多而短,葉片著生密,葉片較厚而色澤濃綠。花量少,花果比率低。果實中等大,蒂部微凸。果肉風味較淡,品質欠佳。產量不高,缺乏栽培價值。

圈枝種苗繁殖
茶枝柑從繁殖選育上又以圈枝柑為最好、上品
新會陳皮在過去幾百年來其品種、種苗的繁殖,都采用“圈枝”的方法,同樣的方法還有駁枝也就是嫁接。
圈枝柑
圈枝種苗繁殖,即是在傳統的母樹上“圈枝”,以禾草纏上泥土,讓它生根,長成樹苗后移植到大田,以這種方法育苗種出的柑,俗稱“圈枝柑”,被視為是最正宗的新會柑,其果實偏小,果皮較薄,果味很好,制陳皮質量極佳,但抗病蟲害能力較差,產量不高。
駁枝柑
駁枝種苗繁殖,即嫁接技術繁殖,由于茶枝柑嫁接親和性良好,上世紀70年代,農業科技人員利用這一特點,研究出以檸檬等其他苗木為砧木,通過嫁接方法培育種苗,以這種方法育苗種出的,俗稱“駁枝柑”,其果子大,產量高,抗病力強,但質量遜于圈枝柑。

東甲原枝柑陳皮
由于圈枝繁殖種苗是在母樹上進行的,如這個母樹再住上是一代代有傳承性一直流傳下來的,那么它就是最正宗純種的,傳承了原來的最原始的新會大紅柑的基因。
這種“圈枝柑”也叫”原枝柑“其制作出新會陳皮,收藏食用價值甚高非常好喝,是新會陳皮的頂級品質代表。尤其是核心產地東甲,是著名傳統新會柑橘種植基地,在清代,曾被朝廷指定為貢品,世代種植,歷史上未有斷代,數百年來一直保持純種至今!所以新會哪個產地陳皮好喝?那就是東甲不用懷疑絕√的榜首。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新會陳皮 » 新會陳皮什么品種柑樹最好好喝
新會陳皮旱地和水田種植哪種好?有什
一年的新會陳皮能喝嗎?原因竟然是這
新會陳皮縮水后的樣子,由新到老縮水
怎樣從外觀口感色澤上辨別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純屬炒作?會不會崩盤
新會陳皮工業皮特點,濕倉做舊怎么來
廣東新會陳皮育苗方式培育方法,圈枝
新會陳皮怎樣切成薄片?制作陳皮絲
灑中茅臺皮中新會,皮茅新會陳皮怎么
為什么新會陳皮陳化3年以上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