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陳皮也可稱為“廣皮”、“廣橘皮”,是陳皮中的上品。
而新會陳皮又是廣陳皮中的上品,被稱為“新會皮”、“會皮”倍受歷代yi家推崇。
關于廣陳皮和新會皮的歷史眾說紛云,有傳說有史實,但所言都不全,未全面反映廣陳皮和新會皮的歷史。
有學者認為廣陳皮作為道地yao材的使用源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 年)◆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今天下多以廣中來者為勝,江西者次之”,
如:魏瑩《陳皮本草考證》,魏裕濤《淺談道地廣陳皮與普通陳皮之差別》。
但經筆者考證其另有別名“真橘皮”、“真陳皮”出現在宋代的中yiyao典籍中。
如:吳彥夔《傳信適用方》(1180年)、王璆《是齋百一選方》(1196年)、李迅《集驗背疽方》(撰于1196年),比明代李時珍早了許多,從而將廣陳皮的道地歷史向前推至宋代。
廣陳皮在古代是用柑橘取皮曬干制成,并無細分“柑皮”、“橘皮”。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柑:“藏器曰:柑有朱柑、黃柑、乳柑、石柑、沙柑,橘有朱橘、乳橘、塌橘、山橘、黃淡子。此輩皮皆去氣調中,實俱堪食,就中以乳柑為上也。”
這是李時珍引唐代yi家陳藏器的話,說明柑皮和橘皮都可以入yao理氣調中。明代張正烈《正字通》◆卷五◆辰集中◆木部◆二十七◆柑:“今概收為陳皮,蓋yao用橘皮,而南方橘柑相似故不分也。”在南方柑橘果相似,所以多不區分,柑皮、橘皮皆可yao用做陳皮。

①宋元文獻中的廣陳皮
的確廣陳皮極少出現在明代之前的文獻中。在宋元的文獻中,筆者艱難的查得幾處,且須考慮古籍的版本。
第一處是宋陳言撰《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四庫全書本),卷十四中有一個方劑三白散:“白牽牛二兩,白術、桑白皮、廣皮、木通各五錢右為末,每服二錢姜湯調下。”
第二處是宋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卷十一中記載:“實脾丸:干山yao一斤,炒黃色為末,炒粳米二升一半,為煳丸米湯送下,白淋廣皮一斤,枳殼五兩,麩皮炒黃木香不見火,三兩黃連,三兩姜……”“嘈雜吐清水,上好廣皮去白為末,五更起坐床上,安末五分于手心,男左女右干舐下,而臥服三朝必俊!
第三處是宋代楊士瀛撰,明代朱崇正附遺的《仁齋直指》?卷七◆附膈噎◆膈噎方論:“秘傳半夏厚樸湯:……厚樸(姜汁制)、山梔(去皮)、炒黑川黃連(姜汁炒)各一錢,廣陳皮(去白)八分……”。
綜觀宋陳言撰《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四庫全書本),全書出現“陳皮”和“橘皮”多處。而“廣皮”只出現了一次。
《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原名《三因極一病源論粹》由《宋志》改為現流行書名。成書于1174年,宋淳熙元年。這本書有版本在日本流傳,人民衛生出版社據日本的宋刊配補元◆麻沙復刻本排印,并核對各本,校出1957年第一版《三因極一病癥方論》,該書197頁“三白散”用的就是“陳皮”,所以四庫本《三因極一病癥方論》出現的“廣皮”還可以再考證。
再說說宋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這本書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yi家類存目里是這樣評的:“舊本題宋竇漢卿撰。卷首署燕山竇漢卿。而申時行序乃稱漢卿合肥人,以瘍yi行于宋慶歷、祥符間,曾治太子疾愈,封為太師。所著有《竇太師全書》。其裔孫夢麟,亦工是術,因增訂付梓云云。考《宋史◆藝文志》不載此書,僅有《竇太師子午流注》一卷,亦不詳竇為何名,疑其說出于附會。且其中治驗皆夢麟所自述,或即夢麟私撰,托之乃祖也。國朝康熙丁酉,歙人洪瞻巖重刊,乃云得宋刻秘本校之,殆亦虛詞。”[8]也就是說《瘡瘍經驗全書》可能是一本明朝人竇夢麟寫的托古、托祖偽書。但也有可能是家傳的yi書到了后代人手上出版刊刻,這已難考證。亦有人寫了考證其為偽書的文章如:全國名老中yi干祖望撰文的“《瘡瘍經驗全書》―偽書話題之三”,邸若虹,李永健寫的“《瘡瘍經驗全書》考略”等。
宋代楊士瀛撰和明代朱崇正附遺的《仁齋直指》(四庫全書本)中出現的廣陳皮一次,卻出現在了明代朱崇正翻刻《仁齋直指》時附的卷七補遺方里面。也就是說這里出現的V陳皮是明代人加進去的。

廣陳皮確鑿的出現在元代汪汝懋所撰《山居四要》(撰于公元1341-1368年)卷五:“二陳湯:治痰飲為患,嘔吐,生冷脾胃不和,傷寒后虛煩上攻,此yao最好并宜服之。廣陳皮(去白)五錢,半夏(治)五錢,白茯苓(去皮)四錢,甘草右依此。”
說明在元代的yi家已經認識到了廣陳皮的道地性。
其實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早已暗示了在宋代就有廣陳皮的用法,在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中有yi方:“霍亂吐瀉,不拘男女,但有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再生,廣陳皮(去白)五錢、真藿香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時時溫服(出百一選方)。”
在差不多與李時珍同時代的明代名yi繆希雍《神農本草經疏》◆卷二十三◆果部三品中同樣引了該方:“(百一選方)霍亂吐瀉,但有一點胃氣存者服之即生,廣陳皮(去白)五錢,真藿香五錢,水二盞煎一盞,時時溫服食療治。”
也就是說這個方子是來自《百一選方》。《百一選方》也稱《是齋百一選方》為宋代王璆所輯。是宋代較有影響的方書之一,后經劉承父校正,重新刊刻,內容有增補,名為《新刊續添是齋百一選方》(公元1196年)。流傳過程中逐漸佚散了,但多為后世yi家所引。直到日本寬政11年時,由日本藏書家和yi士根據日本所藏元刻本和殘本重新校刊刻印。
清◆楊守敬《日本訪書志》◆卷十◆《新刊續添是齋百一選方》二十卷中記載:“《新刊續添是齋百一選方》(二十卷元刻本)宋◆山陰王璆、孟玉撰。首有慶元丙辰,天臺章楫序,目錄首有筐子云:載劉承父咨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二字。按此書《四庫》不箸錄,《宋志》二十八卷書,錄《解題》三十卷,《曝書亭集》稱所藏元本僅二十卷,遂疑為后人所選擇然。按劉承父所咨,則此為《是齋》全本,《解題》、《宋志》皆誤也。”

然而到了現代,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根據日本刊本為底本出版了2003年版《是齋百一選方》,書中卷五卻無廣陳皮,該方用的是“陳皮(去白)”。筆者后又在明初朱的《普濟方》◆卷二百一◆霍亂門◆霍亂吐利,中找到相同方子:“回生散(出百一選方):治霍亂吐瀉,但一點胃氣存者,服之無不回生。陳皮(去白)、藿香葉去土,右等分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
這里用的也是“陳皮(去白)”。從時間上看比李時珍、繆希雍都早,
所以《是齋百一選方》原書應是“陳皮(去白)”比較可信,而不是“廣陳皮”。但可知李時珍對原方作了修改,采用道地的廣陳皮入yao,足可見他對廣陳皮的推崇。細讀2003年版《是齋百一選方》該書88頁“袞金圓”方和338頁的“紫蘇飲”方中,卻分別出現了“真橘皮”和“真陳皮”。什么是“真橘皮”、“真陳皮”是個疑問。
廣陳皮在宋元文獻典籍中比較罕見,是什么原因,中間是否有隱藏了沒有認識到歷史。是不是宋元yi家沒有充分認識到廣陳皮的道地性,還是其他原因。在宋元明清的yi學典籍經常出現的“真橘皮”、“真陳皮”,這是否與廣陳皮有關系。

②廣陳皮與“真橘皮”、“真陳皮”的關系考證
“真橘皮”、“真陳皮”是什么樣的陳皮,宋元yi學典籍和歷史文獻都未直接明言,也沒找到相關資料。但可以推斷“真橘皮”、“真陳皮”是一味道地yao材。
根據宋代李迅《集驗背疽方》不分卷(撰于1196年)論服嘉禾散中記載:“陳橘皮:買真橘皮,以水浸三時久,洗去黑塵,掠去肉白筋與瓤,v焙取三兩凈。”
如果“真橘皮”不是道地yao材的話,沒必要特意去買,也沒必要把“真橘皮”放在“陳橘皮”的條目下面加以解釋說明,直接說“陳橘皮”就可以了。關鍵在于一個“真”字,“真”的才是道地的。
在明代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撰的《普濟方》中出現了“廣陳皮”、“廣橘皮”、“廣皮”、“真橘皮”、“陳橘皮”、“陳皮”、“橘皮”。可謂非常全面。
這里也可以看出“真橘皮”是一味道地陳皮。這里未敢言“真橘皮”是廣陳皮或是其他的陳皮,但是也不能排除是廣陳皮這個可能。
前面說到宋竇漢卿《瘡瘍經驗全書》是本明代人寫的托祖偽書(1569年)。其中卷十一記載:“嘈雜吐清水:上好廣皮去白為末,五更起坐床上,安末五分于手心,男左女右干舐下,而臥服三朝必俊。
與此記載相似的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果部第三十卷◆果之二◆橘中引明代yi家李樓的《怪癥奇方》(1544年):“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三日必效,皮不真則不驗。”
同樣且同時代的yao方一個是“廣皮”,一個是“真橘皮”,而且yao方中特別強調“皮不真則不驗”。可以認為“廣皮”和“真橘皮”是對應的關系。
同樣的例子還有一對,明初朱《普濟方》◆卷一百九十八◆諸瘧門◆足太陰脾瘧(附論):“姜橘散一名十棗湯(出傳信通用方):治脾寒及諸瘧,右真橘皮不拘多少。去白細切曝微干,以生姜自然汁浸過。陳皮一指許,銀器內重湯煮乾焙為末。每服三錢。用隔年清水棗十枚,水一盞。煎至半盞。以此yao通口服。以棗下之。于發日先一時辰服之。不過兩服而止。后再一服,不拘老少孕婦皆可用服。”
明末有人著《窮鄉便方》不分卷(不著撰者):“夏間陽氣在外,胃虛邪氣易侵,多作吐泄。初用姜陳湯,廣陳皮一錢、生姜皮一錢,水一盞煎,不拘時服。”
二本yi書中“姜橘散”與“姜陳湯”實為相同的方劑,一個是用“真橘皮”,一個是用“廣陳皮”,二者對應。所以可以說“真橘皮”即是“廣陳皮”。
明代著名yi家繆希雍(1546-1627年)撰《先醒齋廣筆記》卷四:“橘皮:真廣陳皮,豬鬃紋,香氣異常,去白時不可浸于水中,止以滾湯手蘸三次,輕輕刮去白要極凈。”
明代秦景明(1547-1629年)撰《癥因脈治》卷四:“異功散:白術、人參、真廣皮、炙甘草、白茯苓。”
清代楊時泰撰《本草述鉤元》卷十七◆山果部◆陳橘皮:“陳橘皮:〔修治〕入和中理胃yao則留白,入下氣消痰yao則去白,去白者以鹽湯洗浸。刮去筋膜,曬干用。自廣州來陳久者佳,真廣陳皮,豬鬃紋,香氣異常,去白時不可浸于水中止,以滾湯手蘸三次,輕輕刮罰人下焦須用鹽水浸,肺燥則用童便浸曬。”
這三本著作都強調“真廣陳皮”、“真廣皮”。后加來“自廣州陳久者佳,真廣陳皮,豬鬃紋,香氣異常”,不僅用“真”字強調廣陳皮的道地和“香氣異常”,還描述了“真廣陳皮”制作方法和用法。到這里可以把“真橘皮”、“真陳皮”理解為“真廣橘皮”和“真廣陳皮”的簡稱。

通過一番求證,“真橘皮”、“真陳皮”其實是廣陳皮另一個稱呼。
宋元文獻中出現“真橘皮”、“真陳皮”的用法的還有其他yi學著作,如下:
宋代吳彥夔《傳信適用方》◆卷上(1180年):“法制檳榔治酒食過度,胃膈膨滿,口吐清水,一切積滯,洪子和傳雞心檳榔一兩切作細塊,白豆蔻取仁一兩,縮砂取仁一兩,揀丁香一兩切作細條,粉草一兩切作細塊,生姜半斤切作細條,鹽二兩,真陳橘皮半斤(去白),切作細條右件,同河水兩碗浸一宿。次日用慢火砂鍋內煮干,焙干,入新瓶收,每服一撮細嚼酒下。”
吳彥夔《傳信適用方》約與李迅《集驗背疽方》(1196年)同時代,公元1180年為南宋淳熙七年,可見在南宋初年,已經開始使用“真橘皮”、“真陳皮”。
宋代楊士瀛《仁齋直指》(1264年)卷七◆嘔吐◆嘔吐證治:“翻胃方:橘皮湯治翻胃嘔吐,真橘皮用日照西方壁土炒香,取橘皮為末右,每二錢姜棗略煎服”;“南木香、甘草(炙)、青木香、吳茱蕩洗七次炒乾各半兩,宣木、真橘皮、紫蘇莖葉、雞心檳榔各一兩右,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
元代朱震亨《丹溪先生心法》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都引過該方。
元代危亦林《世yi得效方》(1345年)卷第十九◆瘡腫科◆通治:“阿膠飲子:……明阿膠,銼蚌粉炒如珠子,出火毒,一兩(缺字),真橘皮半兩,粉草一兩上銼散。分作三服,水一碗煎,候溫,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累效。”卷第十◆大方脈雜yi科◆耳病:“立效散:治耳、底耳,有膿不止,真陳皮燈上燒黑,一錢,為末,麝香少許,別研右和勻,每用少許,以綿蘸耳內濃凈,即上yao。”
元代王(1264-1354年)《泰定養生主論》◆卷十六◆歷用得效方:“大戟圓(出篋中秘寶方,婦人有孕勿服):治一切水氣疾蠱,Y瘕食積,大戟(紅芽者半兩)、巴豆(一百粒去皮,水三升干,去心膜出油)、芫花(揀凈一兩)、甘遂、干姜、真陳皮(去白)、L砂、姜黃、肉桂(去皮已上各等分)”;“……真陳皮、茴香(微炒)、南木香各半兩右為細末”;“茴香(揀凈炒)、川練子(去皮核麩炒)、吳茱萸(去仁)、馬練花(去蒂梗醋炒)、真陳皮(去白名一兩)、芫化(醋炒半兩)。”
可見宋元時期廣陳皮的道地性已得到yi家的認可,廣陳皮自宋元開始打響了名號。后世皆知廣陳皮為道地yao材,廣陳皮開始行銷海內外。

③廣陳皮宋元以后使用達到高峰
明清yi家對廣陳皮道地yao材的認識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在李時珍之前就有了。
明代中yao學著作《本草品匯精要》記載了諸多中yao材的道地產地,在卷之三十二◆果部上品◆果之木的橘皮條目下記載就是:“道地:廣東”。
該書是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明太yi院劉文泰等集體撰輯。因明孝宗逝世,稿存內府而未刊行。成書年代早于《本草綱目》(1578年),早了李時珍70多年,但稿存內府的《本草品匯精要》對后來者的影響很難去評估,李時珍是否見過該書也不得而知。《本草品匯精要》為明太yi院御yi集體編著,可見明御yi已經完全認可了“陳皮”道地廣東,御yi們已經開始運用廣陳皮為皇家治病。
與李時珍差不多同時代的明代名yi繆希雍(比李時珍小20多歲)在《先醒齋廣筆記》中大量方劑中運用了廣陳皮yao名。
明黃一龍修廣東《潮陽縣志》◆卷十二◆物產:“陳皮即廣陳皮,產于此者特佳。”
明代凌蒙初的小說《拍案驚奇》有句云:“所以廣橘、福橘播名天下。”
廣陳皮這個叫法在明代相當普遍,說明廣陳皮不僅yao效好,而且廣橘及廣陳皮的生產已經有相當大規模,以致響譽全國。明代還有大量的yi學典籍運用了“廣陳皮”、“廣橘皮”、“廣皮”。而到了清代除了這些稱法繼續有yi家沿襲,還出現了新會皮的叫法。根據《清宮yi案研究》所記載yao方,清代宮廷御yi給皇家和達官貴人治病的許多yao方使用都了廣陳皮、新會皮。
廣陳皮是廣東道地yao材,在古代主產廣東新會、潮州,化州,四會等地,
廣東其他很多地區的地方志的物產中也記載當地出產陳皮,是廣東三寶之首(廣東三寶:陳皮、老姜、禾稈草),和“廣東十大中yao材”之一。
由于廣東陳皮的卓越功效,被歷代yi家稱為廣陳皮。廣陳皮之中尤以新會產陳皮為最佳,又稱新會皮。
陳皮稱寶集久益香,稱寶集新會陳皮/柑普茶微信號(cpzj500)
此文由 【陳皮】新會陳皮_小青柑柑普茶_正宗新會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編輯,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頁 > 新會陳皮 » 廣陳皮道地性歷史研究考證深挖文獻記載
陳皮理氣的功效與作用!通氣_行氣_排
廣東新會陳皮育苗方式培育方法,圈枝
新會陳皮怎樣切成薄片?制作陳皮絲
灑中茅臺皮中新會,皮茅新會陳皮怎么
新會陳皮含有檸檬烯,檸檬烯的作用
土壤鹽分根系微生物逆境脅迫下的新
新會陳皮避坑指南,新手小白參考攻略
廣東新會陳皮簡介的介紹
新會陳皮每年多少漲幅?為什么會漲價
為什么新會陳皮陳化3年以上才好呢?